오르도스 청동기 국제 학술 대회 관련 신문 기사(중국, 오르도스일보)
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| |
9月9日下午,历时两天的“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”圆满闭幕。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,本次会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学术成果和国际影响。大会收到的论文不仅内容十分丰富,而且质量水准都很高,是自20世纪30年代,鄂尔多斯青铜器收藏研究之学问世后,在国际范围内首次召开的一次全面的、具有最高学术水平的大型学术研讨会。 会议期间,通过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,各位专家学者就鄂尔多斯青铜器的内涵、特征、年代、族属、起源和发展,以及它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系和互相影响,它在整个欧亚草原古代青铜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,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。其中,吉林大学林 教授的《从东黑沟出土的有角神兽牌饰谈起》;辽宁省文化厅郭大顺研究员的《辽河流域北方式青铜器文化再认识》;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建民研究员的《朱开沟遗址出土青铜武器及相关问题》;蒙古国科学院考古所彻·阿木尔图布信研究员的《匈奴墓葬出土器物中的“外籍”文化因素》;日本国早稻田大学冈内三真教授的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青铜文化》;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吴江原教授的《内蒙古中南部地区青铜时代——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及其社会》;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克瓦列夫教授的《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楼烦文化及其对中原和南方文化的影响》;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靳枫毅研究员的《论玉皇庙文化》等论文,因综合研究的成果特色鲜明,引证资料新颖丰富而受到广泛的关注。鄂尔多斯博物馆王志浩研究员、杨泽蒙副研究员近年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何堂坤研究员、山西大学王佩琼教授合作,运用科学实验和检测的方法,新近提出的《鄂尔多斯青铜合金技术研究》及《鄂尔多斯春秋战国青铜器科学分析》两篇论文成果,由于对鄂尔多斯青铜器的铸造工艺、金相分析的研究成果十分新颖,因而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。 专家学者们说,这次会议代表的论文水平之高,内容之丰富,新发现与新成果之多的确令人十分欣慰。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。今天的研究,还仅仅是开篇之作,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,今后还要深入扎实地进行田野考古和勘查。当前,中国正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,我国的考古学者大都在参与其中,在这次全国范围的田野文物调查中,一定会有更多的新发现和新成果。 专家学者们建议,考古文物工作者应当站在欧亚大陆和世界的角度,来看待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研究,进一步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,特别是中外学术交流。同时,要在鄂尔多斯建设专门的考古基地,以进一步加强对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考古学研究。(作者:任君) | |
| |
来源: 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: 罗宏英 |